Friday, January 2, 2009

序 ~ 向外的旅行,内在的探索

人活着一定要旅行吗?
为何有机会要定期出外去见识扩大视野呢?
旅行对生命终极的意义又该是什麽?

生命不正是一段旅程吗?活着的人该是旅者吧!生命活着是从生的这一端走向死的另外一端,我们都是每天的走着走着,终究有一天走向生命的永恒而消失了!每活出一天,每走过一段,生命更是接近永恒。身为生命旅程的旅者,我甘心走在平淡乏味的风景区?我甘於无怨无悔的让我的人生护照空白一片吗?从这一端走向另一端,跟着先人留下来的足迹,我该留给后来的旅者,那些值得他们遵循的足迹呢?

在这庄严的旅程中,旅者与旅者之间该有的共识莫过於「透过建立有意义的成长关系,留给后人更多成长隐喻的体验」。先人与后人的旅程对於生命的传承有着丰富的终极意义,哪怕是任何一种的体验,提供了旅者另一种意象-生命旅程的意象。旅者若是肯於练习把旅程所体验的隐喻带进彼此的生命之中:「我们过去的种种,中间发生了什麽,我们今天的样子。。。」这些些叙述的模式,肯定为彼此生命呈现了一种特别的灵性成长--朝圣之旅。

生命终究是要回家-回到我们永恒的家园!庄严的朝圣之旅,一路走过去都会是『弯弯曲曲』避免不了的路途,但终究不可放弃我们的朝圣目标。在今天这个以一切讲究速度的时代里,我们大部分的人已经失去了将旅程看成一个充满无限体验的朝圣之旅的良机。借用美国哈佛大学尔尼斯特博士的描述,现代人期待的旅程若不是计划周详到每一个细节的安排处在最有效率的状态;否则就是另一种现代旅行的极端---以一种毫无计划的方式漫游,满足於在这里待上一星期,在另一处睡几个晚上,一种无目的、完全随性的旅行。

现今旅者的两种极端-「我们到了吗?」和「谁在乎我们 在哪?」的症候群,无法明白及领悟到朝圣之旅的真正本质,既不是直线式的「旅行」,亦不是随性的「四处游荡」。旅程的原始意义是『一天所行经的距离』,当我们一天又一天的发现,旅行所获得的知性经验比走过的距离更重要时,旅程自然的展现了一种朝圣的庄严意义。坎伯(Joseph Campbell)说得好: 「当您在旅行中,终点会愈来愈遥远,然后您才了解真正的重点是旅程的本身」。朝圣之旅既不是漫无目的,也不是完全在每一个细节上都预先计划好的,它是充满「变数」、充满「撞击」的一种旅程。它传达了成长隐喻的不同重点和发现,变数强调的并非旅程中所发生的种种,而是跌倒再爬起来的成长过程,并且发现存在感是被找到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给於而得来的。

一群人聚在一起,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去走一趟充满变数与撞击的朝圣之旅,为的是「创建有意义的成长关系」。所有在生命内在心灵的成长都会与「自己与团体中他人所激荡的冲突和焦虑有关」;要创建有意义的成长关系,团体在聚焦的同时,必然要保有原来个人独特个体的想法与价值,这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夺取与被夺取感」的冲突与焦虑。冲突所带来的焦虑是当下存在的事实,但不代表失焦不和,冲突不能被否认 ,就像跌倒应不单是失败的因素而已,它可是成功与失败的另一个交替点,用来构建有意义成长关系的存在感。就像四世纪的修士马卡利尔斯所强调的,所有在灵性上的成长是有关「跌倒又再爬起来,建造只是为了再摧毁的过程」。

如同朝圣之旅的知性旅程,过程中许多的不确定性与不一致性,在我们旅程途中的回顾时,甚至旅程结束回到原来的生活岗位时,经常还会带我们去到我们从不曾想过要去的地方,让我们无法预期的良多感受与情绪跑出来,挑战我们逐渐成形却不一定成熟的生命目标,像海浪般拍击我们的心灵彼岸 ,要我们重新来回应我们生命深处的真实性!

旅行的目的地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内在看大地事物的新角度。原来大家同样是在从事一份人性关怀的工作,却可以从不同的切面让人性的关怀展现得更美好;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保有原来对人性初心的热情,更愿意把这份对人性初心的热情付诸在每天的生活行动中。让我们有机会参访的团体及老师们,他们的真诚、热情与无私,给了我一个古老人性美德的领悟—希望,「当你面对不可知的一切,然后发现你并不孤单,希望就这样诞生了」!

朝圣之旅给的是灵性上一步一步的前进,重要的不是前进了多大步,而要像古老智慧所言:「走多慢无所谓,只要您不是停下来不动」。若把生命视为一个朝圣之旅,每一趟的往外旅行是我们内在灵性的看见---有意义的不是我们出外旅行了几次、不是我们走了多远,而是未来还有多远的路需要我们好好的去走。

感恩!有您们真好!

陈登福 於09/12/2008(Tuesday)


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10-12-1008 - 尔雅书房

尔雅书房

小小的尔雅书房,能够来到这里相遇的人,就是有缘人。虽然没有富丽堂皇的摆设,却有着书香、咖啡香及朗朗读书声的妆点。


*-尔雅书坊-

团员拜访感想:

丽婷:尔雅书房让我们看到隐地先生对文学的执着,但同时,也让我联想到我们正向是否也可以教会大家一起来学如何带读书会,从而,可以培养读书会种子人员,以便可以在企业,在学校,在社区带动,提升社会对阅读的兴趣。

洁盈:在尔雅看到生命里总有可以让自己感动的部分,只是自己又做了多少?

09-12-2008 - 拜访慈济精舍 + 花莲慈济静思堂

静思精舍~ 慈济关怀全球慈悲力量的源头本营

静思精舍是慈济的发祥地,也是海内外千千万万人《心灵的故乡》!

花莲慈济静思堂

位于巍峨中央山脉下的《花莲静思堂》,坐落于花莲慈济文化园趣区里,园区里包含了慈济医学中心、静思堂、静思书轩及慈济大学园区;慈济静思堂位于花莲慈济医院右侧, 呈现慈济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的精神,并保存慈济的历史足迹。



*慈济大学~
*慈济静思堂~

*慈济精舍~

团员拜访感受:

姚老师:特别感慨于慈济静思堂的慈济分院的分布图。

芬尼: 证严上人的开示,用了最靠近大家的言语、最平实的岁末祝福的分享片段,不断的启发大伙儿要惜福、造福並要保持身心健康的叮咛,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不须要太多的外在的肯定和赞美。

洁盈:在慈济的地方感受到每个人,每颗心都是人文。在慈济的世界里只有享不完的福气,没有浪费掉的物资,包括生命。就像老师曾经说过:用出来的生命才会更加的漂亮!




台湾之旅的点点滴滴 (二)

*启程前往花莲~

*在秘密鸡地用晚餐~

*碧云民宿~

*检讨会~

*碧云民宿外面~


太鲁阁~ 我们在此见证大自然艺术家的鬼斧神工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我们心中的一幅画~

07-12-2008 - 拜访杨田林老师 + 清凉音文化事业 + 拜访黄泰璋老师

拜访杨田林老师 - 化蛹成蝶的好人师

听杨田林老师说话,是非常赏心悦目的过程。他是一位很懂得生活的人,也很懂得在生活中发现智慧,那是因为杨老师有着一颗敏锐而富有创意的心灵。他认为有了创意才有生命力,有了创意,生活才会顺心如意。



*杨田林老师~

*在杨田林老师家用早餐~

~杨老师家~

团员拜访感想:

丽婷:这次行程里,杨老师的分享让我影响最深刻。他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与一群人一起做事,真的很不同,他让我学习到,生命里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所做每一件事,这才让我们更清楚与更扎实的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无论什么选择都有优缺点。

姚老师:生命的成长需要爱作滋养。特别感慨于扬老师的那句话:人在团体中成长。

芬妮:杨老师一直强调着,成长必须是在团体里头!我想,这一切的发生和体会,杨老师很诚恳的做了一个不设防的分享

洁盈:杨田林老师的亲切与幽默让我们真的有在台湾人的家做客的感觉,很localize。杨老师谈事情谈过程轻描淡写的,好像无痛无痒。或许这就是他的个性吧!

清凉音文化事业- 不可能竟成真的世界第一影音书出版
- 对於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清凉音》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代名词。他们所出版的数百套有声书,内容涵盖多元,包括:经营管理、组织经营、业务行销、人生哲学、生涯规划、心灵成长、人际关系、家庭经营、两性关系、亲职教育、健康养生、易经系列、古人历史智慧等等。

- 清凉音期许:只要是人生中所常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在清凉音讲座找到答案。怀着一份《饮水思源》、《取之社会,更应用之社会》的感恩情怀,清凉音多年来一直积极热烈参与公益,回馈社会。

*-清凉音文化事业-

团员拜访感想:

丽婷:从洪社长的身上学习到他的责任感。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 有些事,为了团队的进度,我是必须去扛的。”这让我体会到,今天我们活在组织内,已没有什么个人的事可言,完全依团队的需求去做事。 也让自己去深思,什么事是我这个角色应承担起来的。

姚老师:真实的做自己,启动自己的生命能量。特别感动于洪社长对自己志业的坚持以及困境的面对。

莉颖:清凉音读到信念和坚持的重要性。

洁盈:清凉音是一个特别的机构,就如老师所形容的~不可能却成真的世界第一中文有声书出版。清凉音的同仁们很尊敬洪社长,也因为如此对清凉社有一种归属感像是经营家的感觉。与清凉音的同仁互动中发现他们都是很认真的人。认真的对待生命,认真的对待工作。洪社长对创办清凉音的坚持,同仁们的认真让这家小小的出版在不断的散发出人类最真诚的声音。

拜访黄泰璋老师 - 聆听生命,雕塑人性自然美的播种者

圆圆胖胖的体格,衬托出他内心不凡的壮志与热情!他犹如一位在我们邻家般的好朋友,对谈起来,很自然很舒服。他观察细微,为人可爱,很容易触及您内心的感觉,在自然流露出的对谈话题都是彼此成长最好的养料。近年重回“校园”,重心当起学生修读MBA。


*大家与洪社长和黄泰璋老师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06-12-2008 - 老五老基金会 + 拜访师公陈怡安教授

财团法人老五老基金会 - 你我生命年华终极的见证者

老五老基金会於民国86年成立,基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理想,发扬人类自助互助之美德,营造安和乐利之高龄化社会,积极倡导五老生活(1。称心的《老身》- 健康的身体、2。安心的《老本》- 适当的财富、3。放心的《老居》- 无障碍的生活环境、4。知心的《老伴》-和谐的家庭生活、5。欢心的《老友》-丰富的人际关系)及互助观念的实践,以达《愈老活得愈好》、《社区可以提供温馨互助的照顾网络》两大愿景。


*有老人的地方就有老五老~

*收割不是结束,而是耕耘的开始

*-财团法人老五老基金会

团员的拜访感想:

丽婷:在老五老,可以看到自己的包容与耐心的不足,很多时候,老人真的无法与我们表达他们的困难,有时,因身体功能的衰退老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内心自卑与恐惧,“老”在大多数人的传统想法是与“弱”画上等号的,在提升对老人的意识醒觉之外,我想,如何建立老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提升也很重要。


莉颖:老五老的体验感受到自己无法控制身体的恐惧,那时纵然有心,那已是力不从心了。


芬尼:老五老的游执行长,竟是一位蛮时髦、有活力的女人吔!投入於关怀老人的社会工作,往往也让人联想到做事的人,或许都大概须要稍为年长吧!其实这一次的参访和亲身体验年长以后行动不方便的体会,感受良多,学习体谅、尊重和关怀的确是对年长者最好的相处之道!

礼安:老五老基金会是个关怀老人的组织,‘老五老人’会在每年新年时给老人派年菜……他们也会举办一些活动让人体验如果我们变老会怎样……我们这次去也有体验过了…….我觉得付钱和看东西时最辛苦……真的很难吔!所以我们应该体谅老人吧!


拜访师公陈怡安教授 - 寻访人文足迹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他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因为他自我要求分厂严谨,而且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人说,它是一位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热爱生命,总不能忘怀子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使命。他自己认为,他只不过是个《人文主义》的坚持者和《人文价值》的实践者。他是当今许多社会组织工商团体领导者的老师,是当今对人文教育开拓具有影响力的长者之一。


*我们的师公—陈怡安教授

*师公与我们~

*师公家~

团员的拜访感想:

丽婷:师公言说与分析能力是我一直很敬佩,但师公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与探讨生命的课题上。反观自己,真的不够努力与认真,而且焦点也不清楚。

姚老师:每日的完成,就是每日的修炼。特别感慨于陈怡安老师的博学、良好记忆、倾听力与对人的回应。

芬尼:一伙人到访师公的家,真的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师公对於生活素质的素养与要求。一切都很有「师公」的味道,饱读天文地理、诗书、文学等等,佩服「师公」那敏捷、有深度的觉察力、分析力。和师公对话,像是再次上了一堂「敏训」课程,反思、自觉一切都是不断的再「反问」着… 感谢师公带着咱们大伙儿品尝了道地的台湾菜,那一夜,大伙儿都是「很台湾」的「正向人」……

05-12-2008 - 福智文教基金会 + 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

福智文教基金会—启动生命教育实践的齿轮

《福智基金会》这是由上日下常法师指导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研讨班》学员,由老法师启发或领导所发展出来的,成立宗旨为《促进心灵净化,塑造完美人格,重建伦理道德,发扬文化传统,提升精神文明,圆成大同世界》。常举办各项教师、学生、 家长活动,以落实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品德的涵养、心灵的提升及生命成长。



*-福智文教基金会-

*里仁书轩~

*有机棉。。。

*里仁为美~

*在福智用午餐~

*老人们也在为社会服务。

团员拜访感想:

芬尼:福智文教基金会之参访,见证了身体力行以[身、心、灵]为发展主轴的佛教团体,竟然可以如此人间佛法得这么「企业化」,积极的推动人文教育、重建伦理道德,更加致力於推动慈心「有机」事业,那种坚持上日下常法师的理念与传承的行动力,实在让人佩服与敬佩!这个参访让我体会到,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捉着清楚的人生价值的方向盘与理念,勇往直前……生命的力量自然会升华。

丽婷:福智让我看到他们的坚持是因为他们都有稳固的价值信仰,每天固定时间的背书,强化大家对信念的意识。最为欣赏的是他们都选择一条不容易走的路,也因他们的“地基”真的建得很稳固,发展得很有系统,切入面也很深入,可以看到他们的能耐,真的很了不起。

莉颖:从一开始福智的第一站,感受到教育和仁心的重要性,大家相互的提醒、包容、接纳,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孕育青少年戏剧治疗的摇篮

-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清楚地将宗旨及服务对象界定在台北市西区(万华、大同、中正区)12至18岁之危机少年(包括低功能家庭、未成年未婚怀孕、少年事件处理法转介追踪辅导少年等)、中辍少年及性交易不幸少年,提供危机处理、行为辅导、生涯辅导、家庭关系辅导、转介服务、团体辅导与活动等福利服务


-中心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目标,在万华地区的街头,学校及社区进行各种外展方案。


-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相信透过一个适合演出的小剧场空间,培育中心的个案少年对戏剧、认识与表达自我有兴趣与需求的少年组成一个剧团,以喜剧治疗的工作方法,帮助参与的少年做自传剧的演出。

*终于抵达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

*正向人在中心呈现至于表演 - 一步步走

*分享与交流 - 豪哥、小白、丫丫、四芊~

*-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

团员拜访感想:

莉颖:西区少年服务中心看到了小朋友们的真,体验到戏剧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喜欢丫丫和小白那种真情的互动,那种互动若非有相当的信任、了解又怎办得到呢?

芬尼:西区少年服务中心的参访,也让我感慨社会总是有不完整的家,而导致无辜的青少年失去了成长的真正意义,幸亏仍然有像「四千」那么「用心、耐心、爱心」的社工,谆谆善诱,用以「朋友」般的提供了「安全」感给於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这里头,也让我见识了「自传剧」的启发,竟然可以把「灰」色的生命体发光发热……从小白、丫丫他们年轻、充满活力的对话与分享中,深深的体会到,年轻的生命总是如此须要更多的爱与自由!

洁盈:西区少年服务中心是一个让人进去就可以很放纵的地方。感觉得在那里没有陌生人,即使我们是另一个国度的人也都属于这个小小的空间里。那是对人最大的尊重!从丫丫和小白的分享可以感受到“自我”是一件每个人都应该展现的光彩。可是看看身边、看看自己,或许我们都比这两个年轻的生命少了很多的“自己”。由此可见,这个地方虽小却做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生命源自于尊重!

姚老师: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剧,而我们是自己剧里的那个主角。但有时候太多的角色让我们不知所措,常常把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其实大家都了解沟通的重要,偏偏沟通却又是如此的不易!很欣赏他们的:表达自己、欣赏别人、合作。